“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5月20日晚,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携经典秦腔大戏《锁麟囊》,精彩亮相年优秀秦腔剧目会演,赢得满堂彩。《锁麟囊》乃京剧经典之作,悠扬凄美的程派唱腔余音绕梁达半个多世纪。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胸怀大家气量,敢于“太岁头上动土”,以秦腔的舞台形式改编移植京剧《锁麟囊》,老戏新演,丰富了舞台呈现,节奏更为明快。秦腔《锁麟囊》先后在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和第五届秦腔艺术节上捧得多项大奖,是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的代表之作。秦腔《锁麟囊》剧照秦毅摄国家一级导演、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院长崔华功表示,从京剧改编为秦腔,《锁麟囊》已经成为剧院的看家戏、代表剧目。秦腔《锁麟囊》保留、张扬原剧中“春秋亭”、“搜楼”的华彩章节,发挥秦腔高亢奔放、荡气回肠的剧种特色,继承传统、发展传统,努力使古老的剧目焕发出崭新的风貌。据介绍,秦剧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剧中薛湘灵饰演者苏凤丽的演唱就充分发挥了“苦音”特色,与凄婉哀怨低回婉转的程派唱腔有着神通韵和的异曲同工之妙。秦腔《锁麟囊》剧照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苏凤丽师从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派创始人肖玉玲,尽得肖派真传。近年来又潜心研究敏腔(即李正敏派),是秦腔旦角宗师李正敏流派继承人。通过多年的舞台演出实践,她表演风格细腻,刻画人物传神,善于塑造古典女性形象。苏凤丽在秦腔原有的传统表演程式基础上,对水袖、身段、唱腔加以完善和美化;在对传统秦腔旦角唱腔继承的同时,又对声腔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她将肖派委婉缠绵、一唱三叹的演唱风格和敏腔抑扬顿挫、刚柔并济的特点相结合,通过鼻音、脑后音和胸腔共鸣音的巧妙处理,加之最近几年又将京剧程派幽咽婉转、曲折低徊的特点融入秦腔,在演唱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功,形成了“绵里裹针”的声腔特点。秦腔《锁麟囊》剧照秦毅摄“这次我们一行人来到西安,西安是历史文化深厚的古城、是秦腔的发源地,对此我们深有同感。我们也要借此次参加会演的机会,向陕西的专业院团、兄弟姊妹院团请教、交流和学习,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努力,让秦腔艺术绽放时代魅力。”崔华功说。“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秦腔《锁麟囊》讲述了发生在登州富家女薛湘灵和贫家女赵守贞之间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与人为善、报恩报德、互帮互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秦腔《锁麟囊》剧照当晚,粗犷的秦韵酣畅淋漓,柔情的低吟直抵肺腑,跌宕起伏的剧情催人泪下,环环相扣的冲突一波三折,演出过程中,掌声和叫好声此起彼伏。(其他图片由演出方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秦毅/文)作者/来源:文化快报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65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