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怎么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3352.html一曲秦腔,上演千古绝唱,留下回味悠长。9月25日,我国首个秦腔博物馆——陕西秦腔博物馆在历时2年改造布陈后,终以全新“容颜”重新亮相。新增大量珍贵藏品的陕西秦腔博物馆让“戏曲活化石”秦腔更好展示在世人面前,更为西安“博物馆之城”的多样性再添注脚。秦腔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陕西秦腔博物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共建,于年正式成立,是我国第一个秦腔博物馆。记者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为更好丰富和呈现秦腔发展传承进程,从年起,陕西秦腔博物馆用两年时间进行了全馆新陈列的藏品归纳、资料整理及大纲撰写工作,并在今年9月25日,以《大秦正声》展览的开设为契机,向公众全新开放。走进全新亮相的陕西秦腔博物馆,如同走进一个绚烂的“秦腔世界”——“升级”后的博物馆新增展线50余米,新增实物展品件(组),展览区域扩展至两层,全馆分文献展区、实物展区、小剧场三个主要板块,串联与展示了秦腔发展传承中的经典剧目文典、秦腔乐器、秦腔妆容、秦腔服饰道具、秦腔流播及艺术影响、秦腔起源与发展历程、秦腔编导与表演名家、秦腔传承人、著名秦腔班社等丰富内容。泛黄打卷的纸张上,是秦腔先贤们留下的,传唱百年的经典;端详从清末民国保存至今的戏服行头,丝绸金线依然生辉,仿佛能看到当年名家名角在舞台上展现的手眼身法步。记者获悉,陕西秦腔博物馆的新增馆藏文物中,大量来自于我省戏曲院团、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及其家人的捐赠,其中有“秦腔皇后”、秦腔“余派”创始人余巧云的拜师合同;秦腔“肖派”创始人肖若兰的戏服袄裙;也有贠恩凤和孙韶夫妇捐赠的秦腔集萃卡带……“秦腔博物馆为弘扬秦腔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活动中,我省五十余名老一辈秦腔艺术家也来到现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蓝鱼在致辞时不禁落泪,“我们秦腔人,感谢,感激!”而在当代秦腔守护者们的眼中,整合秦腔资源以及抢救保护、传承发展这一古老的传统戏剧艺术奇葩,最终目的是使这一古老艺术更好地传承、发展。“秦腔是陕西人民宝贵的艺术财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我们应该把它保护好、传承好。”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博物馆副馆长李一鸣表示。记者在现场看到,全新亮相的陕西秦腔博物馆中特意设置了互动展示区,不仅可让观众体验秦腔魅力,还能为西安交通大学秦腔剧社的学子们提供交流、学习、排练场所,让更多年轻人走近秦腔。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6584.html |